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
毕业求职防骗

发布时间:2023-06-02文章来源: 浏览次数:

一、培训贷

以技能培训、“包教包会”等噱头开办培训班,要求通过贷款平台进行学费贷款,承诺学完后可以接单赚钱。结果培训内容皆为网上一搜就有的知识,对方也并未按照要求在学完后给予派单,要求退款还被拒绝。

提示:

不要轻易添加自称老师的陌生人微信,不要轻易参加打着“兼职赚钱”幌子的培训班,更不要轻易在陌生平台进行贷款。


二、收费陷阱

收费是最常见的招聘陷阱之一,不少不良机构都会以押金、保证金等借口向求职者收取各种费用,得手后便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。

提示:

警惕许以高薪的简单职位,注意识别对方是否承诺工作轻松,并面试简单轻易可录取,随后急切表现需要你交钱。


三、中介陷阱

在网上看到某公司可介绍高薪工作,应聘并面试签订“入职通知书”后,按要求缴纳保险金等费用。工作后发现工作内容与介绍不符,并了解到应聘的公司并未与任何劳务公司签订委托代招工协议。

提示:

这类求职陷阱利用求职者渴望高薪职位的心理,许诺能够以特殊渠道得到心仪的工作,借此收取中介费和押金,常常会吹嘘门多路宽,但是没有任何正规手续,缴费后久无音讯或直接被拒。


四、试用陷阱

公司以“疫情公司发展不好”等理由,协商试用期三个月不给工资。结果三个月后公司拒接转正,并逼迫劳动者自动辞职。

提示:

一些不良企业,往往以试用期的名义骗取廉价劳动力,或是非法延长试用期,或是在试用期即将期满时以各种借口辞退求职者。常常会要求劳动者先入职,试用期满后再签约,试用期内不予缴纳社会保险。


五、协议陷阱

“因工作需要公司要求员工加班时,员工不得拒绝、请假;女职工进入公司两年内不得生育……你觉得不能接受就不要签,下面还有人等着面试呢!”

提示:

协议陷阱也是很多职场新人会踩的坑,黑心企业往往通过口头协议、拒签协议、签订霸王协议等方式,欺诈求职者。


六、扣押证件陷阱

入职时要求提交证书或者证件等材料,说离职时候会归还。但是离职时单位拒绝归还。

提示:

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扣留他人证件原件,求职者不要将证件原件交付他人。需要提供证件复印件的,要注明具体用途。


(审核 喻齐彬、冯坤野)


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:黄珂
友情链接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公安部